阜阳企业网

阜阳企业网 首页 资讯 创业人物 查看内容

一粒“种子”的情怀

2021-10-18 09:40| 发布者: 阜小企| 查看: 2957| 评论: 0

摘要: 眼下,正是皖北大地忙碌的秋种时节。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无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农民增产增收,农业“芯片”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阜阳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就有这样一家农业“芯片”公司——安徽新世纪农 ...

眼下,正是皖北大地忙碌的秋种时节。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无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农民增产增收,农业“芯片”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阜阳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就有这样一家农业“芯片”公司——安徽新世纪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育成有自主知识产权小麦新品种12个,年繁育销售小麦种子6000万斤,推广面积辐射黄淮地区7省,是该市小麦育种规模最大、审定品种最多的一家农业公司。



不久前,公司掌舵人丁凯被评为2021年“阜阳市十大杰出农民”。10月11日,记者探访了新世纪农业,了解这位深耕小麦育种多年的“农民”专家的故事。

丁凯,安徽新世纪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副研究员。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阜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被农业部授予“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被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授予2017年度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培育领域“育种之星”称号,被共青团安徽省委、省青联授予首届“安徽青年优秀创业奖”。此外,还被评为阜阳市第二批“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阜阳市第十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被授予“阜阳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阜阳市杰出人才”“阜阳市十大杰出农民”等荣誉称号。


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


丁凯是土生土长的阜阳人,中专学的是企业管理,毕业后被分配至阜城一家单位。上班没几年,单位改制,就开始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粮食的奇缺,种植的艰难,总是让农村的孩子更有毅力背负起远大的理想,心里对这片广袤的土地有着深深感情的丁凯起初全靠自学,学习各类农业方面的知识,向有经验的农民和农业技术专家请教。不断地摸索和学习,才慢慢成长。

一粒种子的生命力是顽强的,把它放在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壤里,它都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面对乡村繁重枯燥的农田劳动,整畦平地,施肥除草,背壶打药,他也曾苦闷彷徨,无数次产生放弃和改行的念头,可一想到当时小麦产量只有几百斤,便咬牙坚持下来,并且一干就是20多年。

不少农民亲切地称丁凯为“粮财神”,是源自他们培育的小麦品种。经过不断的实验、试种等,研发的小麦品种高产、抗旱、节水。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不慌”,收成好了,收入也就随之增加了。当地农民就亲切地喊他“粮财神”,后来就传开了。


一季小麦,要记录成千上万个数据


丁凯说:“目前,实验田正在施有机肥,接下来要整地、开沟、播种等。我们要播种的并非普通小麦种子,而是精挑细选出的‘实验种子’。”

小麦育种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做起来大部分都是烦琐而基础性的工作。实验田就是科研的主战场,是小麦育种的主要承载体,就像战士的武器、工人的机床。他们要考察小麦从生长到收获每个阶段的优缺点,收获之后要做综合评价,一定要把相关数据都清晰、准确记录下来。也就是说要反复观察、记录小麦的生长情况。小麦播种、生长、成熟,这样一季下来,至少要记录成千上万条数据。

这块地不算很大,但在这里劳作的都是农业育种的专家。除了像施肥、开沟等辅助性的工作是请当地农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外,其余都由技术人员完成。每年6月份小麦收割的日子,小麦育种技术人员们就会戴上草帽,拿着镰刀亲自去收割。

小麦育种是一年一年优异基因聚合并逐步纯合的过程,这就要求每个不同品种的小麦必须严格区分,因此,必须单株单穗甚至是单行地来进行收割。就在这块实验田里,一茬茬的小麦播种、抽穗、成熟、收割,不断循环往复,一个个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从这里诞生,走出阜阳,走向全国。


成立科研团队,解决“卡脖子”问题


接触农业以来,丁凯就有想要成立自己的科研团队,研发小麦新品种的想法。因投入周期长、回报慢等原因,迟迟不能下定决心。2003年,他们和河北邯郸一家科研机构签订了一个品种推广协议,协议期是3年。实验、示范等刚刚完成,才开始推广种植,这家科研机构却将成果转让给了另一家公司。这让他很被动,也促使他下定决心,要自己做科研,补足短板。

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小麦育种科研团队。2007年,对于他和公司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当年公司投入了100多万元用于小麦品种研发。小麦育种有其自身规律,是慢工细活,既要有耐心,更需要持续投入。公司累计投入科研资金3000多万元,建立了200亩小麦科研育种基地。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16人的科研团队。

丁凯团队也借力发展。主要是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省内外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育成小麦新品种12个,其中“徽研56”是安徽省唯一通过国家级旱地组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徽研66”获得黄淮地区7省的审定或认定,是安徽省培育的适应范围最广的小麦新品种;“徽研22”等5个品种权已转让给安徽丰大集团等多家种业企业,推广面积超300万亩。

未来丁凯团队会一直活跃在小麦育种的前沿。将引进山东农业大学抗赤霉病育种团队、安徽农业大学抗穗发芽育种团队等高水平科研团队,建立小麦育种、栽培、深加工全链条院士工作站,向下一个国际性小麦品种攻关。


来源:阜阳新闻网

收藏 邀请

最新评论

登录之后发表您得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