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纵横,沃野万顷,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乡村美景让人心旷神怡……这是近日记者在安徽省阜阳界首市舒庄镇大鲁村看到的场景。你也许很难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子破败不堪,雨雪天道路泥泞出行难。 这一切的改变,源于大鲁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进“三变”改革,逐渐盘活了沉睡的资产。大鲁村有1700多户6000多人,多年来无主导产业,居民人均收入最高时只有5000多元。2016年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大鲁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村“两委”及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2016年,由村“两委”干部共同筹资10万元,成立联合社,从群众手里流转土地113亩建设蔬菜种植基地,目前已经有26个蔬菜大棚,轮作马铃薯、大豆、小麦等,2019年自主经营收益8.7万元。 “ 如何让‘死资产’变成‘活资源’,村里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合肥通用院机械院副院长、大鲁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姜支贤说,大鲁村沟河塘较多,以前不少沟塘淤积废弃,一到夏天蚊虫较多。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在开展集体资源排查时,将沟河塘治理提到日程上来,打造“水韵大鲁”。2017年,村里对400多亩集体沟塘进行清淤扩挖,用于发展鲫鱼、草鱼和白鲢等特色水产养殖。2019年,大鲁村仅养鱼一项增加集体收入1.2万元。 50多岁的脱贫户王永才便是其中5处池塘的管理员,每天他都会投放饲料喂养水塘中饲养的鱼类。几年前,王永才因母亲视力残疾和媳妇生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全家因病致贫。沟河塘治理后,王永才和另外一户贫困户陈俊宣被安排管理。“我看管池塘一个月收入800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王永才说,没到冬季鱼儿收获,看着自己养殖的半米多长的条条大鱼,别提心里多高兴了。 近几年来,大鲁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合作社种植养殖业,杰鑫种植专业合作社、鑫旺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几家规模较大的合作社成了致富“领头羊”。 这两天,40多岁的脱贫户陈参正在杰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内进行豆角除草等田间管理。陈参有智力障碍,无法外出打工,全家因病致贫。2014年的时候,被介绍到合作社务工,年收入9000多元,实现了稳定脱贫。“根据工种的不同,每天有60到70元收入。”合作社负责人陈杰鑫告诉记者,合作社有常年务工的贫困户10多户,农忙时节人数还要多。陈参不仅是杰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工人,2018年的时候,他带资5万元入股合作社,年底分红3000元。 在发展合作社的同时,大鲁村还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实现资金变股金。整合资金60万元,投资入股界首市沙河有限公司,年分红5万元。探索“龙头企业+贫困户”金融扶贫分红模式,按照“双向自愿”原则,与界首市佳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接,共吸纳92户贫困户参与农业入股和资产收益入股分红,参股资金36.8万元,每户每年可分红500元;与杰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对接,共吸纳38户贫困户“带资入股”合作经营,参股资金190万元,每户每年可分红3000元。 2019年,大鲁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4万元。富起来后,大鲁村新建了抗洪大道,村村通水泥路,安装了路灯,村庄绿化面积达400多亩,有便民大礼堂、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卫生室、小学等,人均收入增长到1.5万元,大鲁人的“水韵大鲁”梦圆了。 |
4月23日,阜阳市新联会党支部、市自媒体协会党支
近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阜南县关
春意盎然,喜报频传。截至2025年3月31日,阜阳农
链聚天下徽商,谱写时代华章。3月22日,2025徽商
3月24日上午,阜阳市临沂商城管理负责人与沿街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