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和土地打交道,风雨无阻,坚持下乡为农作物“把脉问诊”,颍上县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负责人马骥是当地农民朋友心中的“庄稼医生”。 躬身实践的同时,他坚持与理论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病虫信息的覆盖率和时效性,实现粮食增产增收,节本增效。 日前,马骥入选第五届“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提名人选建议名单。 扎根一线,为农作物“把脉问诊” 马骥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颍上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工作。 作为一名农技人员,马骥始终把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两件大事挂在心头。2020年,因病致贫的颍上县耿棚镇潘庄社区村民徐以虎为摆脱贫困,种植了两亩绿宝石香瓜。4月份,他发现瓜苗弱、叶面骤缩,急忙打电话向县农业部门咨询。 来到地里,马骥发现,徐以虎种植的香瓜得了一种虫传播的病,当即开出“药方”。经对症治疗,香瓜长势良好。 “幸亏马站长及时给予指导,让我免受损失。”徐以虎说,他种植的香瓜,一亩地可产5000到7000斤。按照每斤一元钱算,两亩瓜预计收入1万多元。 和农业打了快30年的交道,马骥经常听到一些年龄大的农民说“专家话不要听,人家咋种咱咋种”。 “如今种子、化肥、农药品种更新换代快,生态、气候也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如果不更新栽培技术,农作物产量不高、质量不佳,农民增收困难。”听到这类的话,他总是耐心地上前与他们沟通交流。 为了消除一些村民对“专家”的疑虑,一有时间,马骥就走进农民家中,通过田间实际操作,为大家讲解农作物栽培和管理技术。工作之余,他还组织种植户学习先进种植经验,提升栽培技术,让特色作物提质增效。 每年,马骥主讲的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班达30多场次,进村入户200天以上,为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实地指导防治300多次,接受电话咨询植保技术3000多次。 打通“最后一公里” 助力粮食丰收 马骥经常深入基层一线,与农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田间地头面对面开展实地交流指导,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调研资料。 他先后编撰了《颍上县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浅谈沿淮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等具有指导价值的技术资料,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同时,马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他参与实施的《颍上县水稻直播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在颍上县普及,直播面积占全县水稻面积的30%,亩均增产30公斤、亩均节本增效46元。该项目荣获阜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三农”工作者,马骥每到一处就和农户亲密交流,利用工作之便积极宣传党的富农、惠农政策,一方面推广农业技术,另一方面提高群众对国家政策的知晓度。 由于工作踏实,热心服务,马骥先后被选举为阜阳市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期间,他积极履职尽责,提出不少建设性建议,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贡献力量。 “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全年丰收创造良好条件是我们的职责所在。”马骥说,他将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农业生产的前沿,为当地的农业安全生产尽心尽责。 来源|阜阳新闻网 |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10 月 9 日下
近日,颍东区市民袁先生想要开一家餐饮店,需要办
9月23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
8月29日,由颍东区总工会主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
8月30日上午,阜南县税务局举行“爱心圆梦大学”
最新评论